岭南网讯 12月1日,学院在图书馆旁隆重举行校训发布仪式。贺惠山董事长和学院领导为校训碑揭幕,各部门领导及200名学生代表出席了校训发布仪式。
仪式由李峻院长助理主持。他简要介绍校训确立的经过,同时强调,今天在这里举行校训发布仪式,就是用石言志,以石立鉴,借石载德,来珍藏学院历史,激励自己,昭示后人,牢记使命。
随后,张富良院长阐释了校训的涵义,校训“明德、笃学、砺能 、自强”的整体含义是,倡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力培养为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品德、学习、技能等方面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方面达到最高境界。
在贺惠山董事长高屋建瓴讲话之后,校训发布仪式在浓重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文/陈又新 图/曾亮超)
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发布会上的讲话
张富良
(2006.12.01)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 “校训”发布会,这是我院发展历史上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今年四月二十二日院长办公会决定要在“以评促建”的过程中,根据学院“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总结学院办学经验,凝练出学院的“校训”,以规范师生的行为。并明确此项工作由学院院长办公室负责落实。此后,在历经“群众性征集、工作小组甄选、校内专家论证和学院顾问听证、学院董事会审定”等五个阶段、前后近八个月的时间,终于形成完全一致意见,赞成将“明德、笃学、砺能、自强”定为本学院的校训。这是学院的一件大事,也是值得全院师生员工庆贺的一件喜事。从今天开始,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的校训了。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呼我院“校训”的诞生!
同学们,老师们,校训对于一所大学是十分重要的。一所大学的校训,是全校师生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和基本行为准则。它凝练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一所大学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是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警示语,它指明了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校训的潜移默化,对于师生的品行操守、治学治教、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都具有引领、约束和教化的功能;同时,校训也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
我院的校训由“明德、笃学、砺能、自强”共八个字组成。它们既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学校“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寄托了学院对岭南学子的殷切希望和良好祝愿。
“明德” 一词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意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显优秀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就是要彰显人生来俱有的仁、义、礼、智、信等崇高的德性和人格,使之发扬光大。“教书育人,以德为先”。把“明德”作为校训之首,就是要求全院师生把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始终放在首位,努力践行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明德”就是倡导岭南学子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品德,使自己日臻完善,最终达到“德才兼备”的最高境界。
“笃学”,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学” 即专心致志地学习。笃学是一种专心好学,锲而不舍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表现,也是师生时时都要发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知识、素质与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内在的核心三要素,而知识则是基础。一个没有知识的人谈不上素质与能力,与“成功”也会擦肩而过。而知识必须通过勤奋、刻苦和专心致志的学习才能获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对于老师,惟有专心钻研学问,才能做到博学多才;对于学生,惟有专心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专。
“砺能”,砺意为磨练、钻研,能指技能、才能。砺能就是要求岭南师生勇于实践、不断磨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它是我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育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自强”一词出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为: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不停地自我发愤图强。自强,既是明德、笃学、砺能的原动力,也是其最终的归宿。即明德、笃学、砺能最终要落实在自立、自强上。自强,是一种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自强,寄托了学院对岭南学子和岭南人都应该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期望和嘱托。
同学们,老师们,“明德、笃学、砺能、自强”八字校训的诞生,标志着我院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践行我们的校训,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政府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努力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让我们张开双手,迎接岭南学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