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关于开展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
关于下发《关于开展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省直机关团工委,各地级以上市团委,各高等学校:
2010年暑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将继续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关于开展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如有意见,请在2010年6月4日下班前反馈至团省委学校部工作邮箱。
附:《关于开展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联系人:欧江
电话:020-87185614
传真:020-87195615
电子邮箱:tswxxb3@163.com
团省委学校部
2010年6月1日
附件: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关于开展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省直机关团工委,各地级以上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学联,各高等学校:
为引导我省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成才,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广东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完成贡献青春和力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今年暑期继续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践行纲要迎亚运社会实践促扶贫
二、活动内容
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迎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以扶贫开发和关爱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引领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各地各高校应按照自身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理论宣讲、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和法律援助等活动。
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四部分组成: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1、组织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省级重点团队10支。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围绕我省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制约,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和现实紧迫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其中,2支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省级重点团队赴省内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活动。
2、组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省级重点团队20支。
在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提升社会调查在活动中的比重和质量。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开展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社会调查活动,围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尤其是数字家庭、电动汽车、物联网、生物医药、风能、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突破和产业化开展调查,研究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处和短处。主办单位将向各职能厅局征集调研选题20个,再结合高校专业优势分领域、有针对性地把调研任务分解给各高校,由各高校组织共20支省级调研团队开展调研,由该领域有权威的、正高级职称以上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调研结束后择优选取调研成果报送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此外,将增设优秀调研成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等奖项的评选向有决策参考价值成果的项目倾斜。
3、组织赴灾区实践服务省级重点团队5支。
以灾区实际需要和高校专业优势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组织5支省级重点团队赴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及西南旱灾、南方涝灾地区开展医疗卫生、文化支教、灾后重建、水资源合理利用知识宣传、防旱防涝知识宣传等实践服务活动。
4、各地市、高校自行组织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实践服务团队和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题的调研团队赴各地开展活动。
(二)千团联千村,扶贫促开发
按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9〕20号)要求,连续三年开展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三年内,实现大中专学生扶贫志愿服务队对全省3409条贫困村服务的全覆盖。今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组织扶贫服务省级重点团队30支
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主题的扶贫服务省级重点团队10支,重点发挥农业类和科技类院校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组织他们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农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主题的扶贫服务省级重点团队10支,重点发挥医学院校和综合型大学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广泛宣传新医改方案,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
三是以文化宣传为主题的扶贫服务省级重点团队10支。组织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一批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基层巡回演出。联系社会力量捐赠图书,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帮助建设一批新的“农家书屋”,在此基础上开展读书活动,传播科学知识。
2、发动组织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千支扶贫志愿服务队。全省本科高校每所组建不少于6支扶贫志愿服务队,高职高专院校每所组建不少于3支扶贫志愿服务队,全省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每所组建不少于1支扶贫志愿服务队,每支扶贫志愿服务队赴一条贫困村,共赴千条贫困村开展扶贫服务。今年将覆盖全省3409条贫困村的三分之一。各高校、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在贫困村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开展一次主题团(队)日活动,面向群众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当一周贫困村“希望之家”(留守少年儿童之家)的辅导员。
(1)各高校自行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各高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按《高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结对地市团委工作安排表》(见附件2)与相应地市团委对接联系,由相应地市团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该市贫困村。
(2)省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省直机关团工委组织发动。各省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省直机关团工委,省直机关团工委汇总后与团汕尾市委对接联系,由团汕尾市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该市贫困村。
(3)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各地市团委组织发动。
广州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广州市委组织发动。广州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广州市委,团广州市委与团梅州市委、团阳江市委和团茂名市委对接联系,由三市团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深圳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深圳市委组织发动。深圳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深圳市委,团深圳市委汇总后与团河源市委、团湛江市委对接联系,由两市团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珠海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珠海市委组织发动。珠海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珠海市委,团珠海市委汇总后与团揭阳市委对接联系,由团揭阳市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佛山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佛山市委组织发动。佛山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佛山市委,团佛山市委汇总后与团肇庆市委和团清远市委对接联系,由两市团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江门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江门市委组织发动。江门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江门市委,团江门市委汇总后与团韶关市委对接联系,由团韶关市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东莞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东莞市委组织发动。东莞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东莞市委,团东莞市委汇总后与团韶关市委和团云浮市委对接联系,由两市团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中山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由团中山市委组织发动。中山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团中山市委,团中山市委汇总后与团汕尾市委对接联系,由团汕尾市委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其他地市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由本市团委组织发动。其他地市市属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组建扶贫志愿服务队后,将组队情况报本市团委,本市团委汇总后分配扶贫志愿服务队至本市贫困村。
(4)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
一个贫困村只分配一支扶贫志愿服务队;各地市团委需协助各高校、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与贫困村联系扶贫志愿服务事宜;各扶贫志愿服务队在扶贫服务中,要通过担任志愿辅导员、捐书捐物等形式积极参与“希望家园”(留守少年儿童之家)的建设。活动结束后各地市团委、各高校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团省委学校部。
(三)关爱农民工子女,构建和谐社会
1、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省级重点团队20支。
结合进城和农村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社区和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参观考察、爱心捐赠等服务,每支团队须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十对以上。
2、各地市、高校自行组织以关爱农民工子女、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服务团队赴各地开展活动,动员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四)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号召,结合“迎接亚运会、当好东道主、创造新生活”系列活动,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15支
一是以“唱响新生活”为主题的“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3支。以“亚运”为契机,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展亚运歌曲和亚运志愿者歌曲传唱活动等活动。
二是以“绿色新生活”为主题的“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3支。以“亚运”为契机,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展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活动。
三是以“和谐新生活”为主题的“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3支。以“亚运”为契机,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倡导友爱和谐、共建家园的社区新生活理念,推动形成睦邻友好、秩序井然的和谐社区关系。
四是以“文明新生活”为主题的“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3支。以“亚运”为契机,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展倡导文明新生活、树立文明新形象宣传活动,增强基层群众文明意识,共建文明社区。
五是以“微笑新生活”为主题的“亚运新生活”宣传教育省级重点团队3支。以“亚运”为契机,在基层社区尤其是“亚运”赛事举办地基层社区广泛开展“微笑迎亚运”宣传活动。
2、各地市、高校自行组织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团队赴各地开展活动。
全省共组织100支省级重点团队,主办单位将从省级重点团队中推荐28支优秀团队为全国重点团队。其中,科学发展观实践团队4支,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队11支,赴灾区实践服务团队4支,科技兴农服务团队2支,文化宣传服务团队3支,医疗卫生服务团队4支。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各高校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地方与院校互动的有机结合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做好各级团队的组建工作。
(二)突出重点。要选拔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建团队,省级重点团队必须委派教师担任团(队)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省级重点团队要求在正高职称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开展调研工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优表彰将主要以成果评选的方式进行,重点向有高质量调研成果的地市、高校或团队倾斜。
(三)注重建设。各地市、各高校要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化。
(四)提供保障。各高校要设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的总体规划,规定学时和学分。要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加强宣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各级团学组织要积极协助新闻单位做好宣传工作,及时上报工作材料,交流工作经验。
请各高校认真填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表(见附件1),在2010年6月18日前报团省委学校部。请各地、各高校将开展活动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团省委学校部,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进行总结表彰。
联 系 人:邓倩文、欧江
联系电话:020-87185614、87195615
传 真:020-87195615
电子邮箱:tswxxb3@163.com
附件:1、2010年广东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申报表
2、高校扶贫志愿服务队结对地市团委工作安排表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 东 省 文 明 办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广东省学生联合会
2010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