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百句格言评选活动”的通知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1
关于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百句格言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职业院校继承弘扬和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展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风采,进一步提升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凝聚力,我社拟主办并由中华职业网承办“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百句格言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教育部职成司也致函表示赞成和支持。现就“格言评选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全国中职、高职院校的在校师生
二、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2月
三、内容
1.启动仪式
2011年3月在京正式启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百句格言评选活动 ”: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华职业教育社有关领导、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将出席;现场聘李燕杰、邹越、涂文开等演讲名家为本次活动的顾问、专家讲师团成员;各级领导致辞;学校、企业代表发言;赠大赛题词,授团队旗。
2.格言征集
(1)提交标准
所有参赛格言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刻意模仿经典名言、警句。与职业、教育、友谊、智慧、励志、人生等相关内容均可提交、参赛。文体不限,格律不限、白话、文言均可;英文亦可,需注明解释,有指导老师的请注明。
(2)提交平台
中华职业网“格言大赛”专题页面提交 http://www.zhzyw.cc/gyds
中华职业网“格言大赛”专属微博提交 http://t.sina.com.cn/zhzywjst
(3)每月抽奖
提交参赛的格言,只要符合格言撰写的一般标准,其创作者在提交当月就有机会参与幸运抽奖。奖品为数码电子产品、学习文具等。中华职业网将安排客服人员联系获奖学生,并寄送奖品。
3.进校宣讲
针对重点院校,中华职业网将派职业教育专家到校演讲,进行深度推广介绍。(讲座包括:激情人生、青春职场、文化中国、多彩世界、人文科技五大类,近百个主题)
4.专家评审
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职业网的高层管理人员、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团队代表、全国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代表组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百句格言专家评审委员会”将对报送上来的格言进行最终评选。
5.奖项设置
格言大赛设置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鼓励奖50名、辅导教师奖20名,颁发奖品及荣誉证书;学校组织奖30名,颁发奖杯及荣誉证书。
6.颁奖典礼
2011年12月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有关领导;中华职业网、各大公益支持企业的负责人;国内著名的演讲艺术家、职业教育讲师团核心成员;职业院校代表、参赛学生代表;媒体代表将齐聚北京,出席颁奖典礼。前10名获奖同学将做“我的格言”的主题演讲。辅导老师代表、学校代表也将分享他们助赛的心得和体会。
7.结集出版
通过各职业院校组织征集,专家评审团认真评选,网上公开投票评选出来的优秀格言作品,将集结成册,公开发行。
8.格言进校
评选出来的优秀格言作品,将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模板,供全国职业院校进行校园美化,宣传之用。也可索取电子标准版,学校自行设计背景和样式。
9.后续活动
2012年组织获奖学生代表,在全国职业院校中作巡回演讲。
2012年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举行“我写格言”的书法大赛。
中华职业教育社
2011年2月16日
相关连接: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
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注意学和用的联系。
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黄炎培与职业教育
一、誓承师训,教育救国
黄炎培1901年在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求学,黄炎培所在的特班的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蔡元培对黄炎培的一生,有过多方面的重大影响,黄炎培把这种影响归结为两句话:“最初启示爱国者,吾师;其后提势革命者,吾师。”1902年秋,黄炎培考取清朝末榜举人,但是他没有选择一般读书人的“状元及第”去做官,而是怀着一颗教育救国的热心,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办学。
黄炎培的家乡在如今的上海市浦东川沙县,当时的川沙因地处东海一隅,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很不发达,直到1834年才有了一个观澜书院。这个书院是川沙的文化聚会中心,也叫文会。有点像现在的笔会或征文比赛,各书院每月轮流出诗文题目,大家依题写作,名列前茅者可以得到一笔奖金。黄先生每会必得奖,奖金的收入比他当时当私塾老师的薪金还高。那些年,黄炎培就是靠这些奖金和当教师的工资勉强维持自己与两个妹妹的生活。
经过考察,黄炎培认识到,要想在川沙办学,利用观澜书院见效最快,而且影响也大。为慎重起见,他会同张志鹤,根据清政府1902年公布的高等中小学章程,书写了一份报告,冒着大风雪,两渡长江,送到当时的南京总督府,获得批准后又递交报告到川沙厅,几经周折。终于,1903年正月末,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黄炎培被聘为总理(即校长),并亲自授课,但不拿薪水。经费不足,他动员工商界和实业界人士捐资助学;师资不足,就办师范讲习所,培训师资。办好小学以后,黄炎培又办中学,并带头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同时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劝学活动。他联合各学区议长、劝学员深入各街坊村庄进行宣传,一边调查一边劝导,耐心细致地向广大民众解释教育兴国、教育自立的道理,要求各私塾进行改良,有生源而没有学堂的一定要办学堂,争取做到“无一人不学,无一个不立学。”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炎培把教育救国的抱负,变成具体有效的行动,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他创办的许多中小学,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积极作用。
二、创办职教,独树一帜。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早年立志于“教育救国”,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和追求,一开始致力于广办学堂,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痛定思痛,深入地研究了西方一些先进教育思想,并且到国外许多国家以及国内几个省市广泛的调研考察,逐渐萌发兴办职业教育的决心,孕育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
在黄炎培长时间的考察过程中,他对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见解和措施。当时中国教育的一切弊病的根源,就在于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1916年9月,黄炎培对职业教育作出了定义性的阐说,他认为,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具有“职业性”的,就是与生活、生计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而是教育的实质本应该立足于职业,职业教育的理论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黄炎培在国内外考察教育时积极宣传其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博得不少有识之士的支持。使他在联络同志,募集资金,调查研究,积极筹备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组织工作。1916年9月,他组织了职业教育研究会,附属于江苏省教育会,会员有148人。1917年1月黄炎培发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一文,把职业教育的实施与挽救“飘摇之国运”联系在一起,明确地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国家最困难的生计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人民大众生活问题。为此,他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当时一些工商界头面人物如聂云太台、徐静仁等都被他感动,纷纷表示支持创办职业教育,连远在新加坡的陈嘉庚被他打动,在中华职教社的创办中出了不少力。
经过一段长期充分的准备后,1917年5月6日,黄炎培首创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国的职业教育从此掀开了历史的第一页,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一篇《宣言书》,这份《宣言书》是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马相伯、张元济等,共四十八人署名发表的。《宣言书》中指明了当时中国教育的危机在于毕业及失业,就业者所学知识不能实用;它揭示了中华职教社的宗旨:一是为改良教育作准备,二是替学生谋服务社会的准备,三是替中国和世界谋增加生产的准备。这实际上就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体现。这个基本观点,构成了他研讨职业教育和从事职教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他构想如何办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华职教社成立后,黄炎培又办起中华职业学校,办得十分成功。中华职教社集合各地职业教育学者,在全国推广职业教育。几年之间,职业教育就在全国蔚然成风。到1921年,全国职业学校及各类补习学校已达700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