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主题活动
 
首页 > 主题活动

弟子规与论语相关内容

作者:组织部    信息来源:组织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16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论语》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学习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孔子教导要“恕”要“仁”,“恕”是什么?“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一件事情发生了,如果你一再的去回味、去咀嚼,只会一次又一次被伤害,更会伤害到身边爱你、疼你的人,应该学会宽容的生活,放开自己的心胸接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仁”是什么?“仁”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自己想要得到的,马上要想到别人也有所得,这就是大爱无疆,不独善其身,而是伸出手来援助弱者,让身边有需要的人也能得到应有的帮助。达到了“仁”和“爱”的境界,生活又何尝不是快乐的呢?
    《论语》和《弟子规》是传承华夏五千年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她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睿智,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正确对待,是一种超然大度的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以淡泊的襟怀,宁静旷达的心胸,超脱的性情和闲逸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的状态,这样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内心的安静,过上心灵所需要的简单且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