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岭南

【新浪】校企深度融合 各家共谙职教发展之道

作者:谭燕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4

  新浪招生讯 10月29日,一场以“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与体制的探讨”为主题的论坛在穗拉开了帷幕。面对“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以及全球企业的快速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校企融合的最新指示精神,研究探讨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打造了此次论坛会议。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副处长吴念香、广州市萝岗区开发区常委马正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岭南职院)校长俞仲文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18所高等职业院校和13家知名企业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既共同分享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成功案例,又分别向政府、向彼此发出新的诉求。

  专家云集,“上路探臧采珠”之会

  今年时值广东教育改革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即将颁布实施之际,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继“把脉定向导航”之“杭州会议” 和“问道吹笛扬帆”之“宁波会议”后,岭南职院召开了本次“上路探臧采珠”之“广州会议”,通过搭建平台,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聚共识,用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和声,回应“三个会议”、“三个规划”提出的未来十年职教发展“四个合作”的核心需求。

  专家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关于“全球化”,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指出,全球化背景体现了时代特征,要转型的东西,要标准化的东西,技术、流程、工艺、产品、服务,都要融入全球化背景下考虑,回应全球化对员工水平、素质、标准要求的提高,对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的要求也一定要全球化,以便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提高服务。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则认为,全球化背景是考虑高等职业教育总的宏观眼光。要坚持走国际化路线,努力产生国际影响,借助国际经验,吸引国际眼光。岭南职院校长俞仲文总结全球化企业的基本特征,即市场全球定位;产品全球营销;技术标准全球通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全球竞争和国际产业链全球分工;面向全球流动或全球招聘员工;跨文化的企业文化等。

  谈到校企深度融合,中兴通讯3G学院院长陈建洲认为,只要是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符合企业需求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所有校企合作的政策都应尽快推进。不少企业呼吁,校企深度合作,既是满足行业需要的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向。学校同协会合作,等于同一个协会下的很多企业合作。超越了同单个企业合作的局限,是对校企合作的一种扩张。

  学校方面认为,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融合、教学标准与技术标准融合、教室与工场融合、学员与员工融合、毕业标准和用人标准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等。建议在组织架构上可选择全球化企业作为双主体成员;设立双院长、双系主任、双工业中心主任、双专业主任制度;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代表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统筹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事宜。与企业合作可建立轮调式、阶梯式、委托式、进修式、研发式的顶岗实习制度。

  精彩纷呈,“传道授业解惑”并举

  论坛上亮点诸多,各院校分享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和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成功案例,其中作为广东省首家3G学院--岭南中兴通讯3G学院揭牌仪式为论坛增色不少。

  中国当下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的困境和尴尬。从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诞生的那刻起,从来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和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更是由实践所证明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少院校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在于盲目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经历短短几年时间,呈现出来的合作形态诸如企业出资学校培养,校企共建,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行(行业产业)校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订单式”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等,而校企合作的成果和效果却参差不齐,因人而异。校企合作过程中,在理念、利益、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学校与企业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甚至是纠纷时有发生,不绝于耳;职业教育仍然被诸如经费、生源、师资等许多问题所困扰;而且尤为突出的是,国家在对校企合作政策和法律保障上也存在明显的瑕疵和不足,对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有待建立和完善。

  纵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以一言而蔽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处于“单相思”和“一头热”的深水区。为此,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明确表示,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如何融入经济和为经济服务的问题,突出了未来十年整个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办学机制与体制是我们工作的路线图及工作的切入点,要把高职院校办出活力,就必须坚持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

  集思广益,共商职业教育大计

  职业院校与企业,不再是隔着一堵墙的“邻居”,而是有着校企情缘的“亲戚”,政府也从一般性指导,转变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牵线的“红娘”。

  本次论坛被誉为是企业与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探寻校企深度融合和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标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一致表示,要站在全球的高度,共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责任以及面临的政策、法律法规、观念、经费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寻求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计。各兄弟院校和专家们互动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指明了方向,变企业“单相思”和学校“单相思”为企业学校“互相思”,才能使学校与企业关注的热点相聚焦。

  专家指出,今天的高职只有对产业的日益全球化作出迅速反应,才能在明天拥有话语权,才能形成新的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而校企联合主导型合作办学是今后高职院校主要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校企合作不是作秀,而是生存之道。作为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岭南职院校长俞仲文强调用未来的技术武装今天的老百姓,只有合作办学才能跟进企业新技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带着困惑去解决困惑,使校企深度融合向人才源和技术源双功能推进。

(文/记者谭燕萍 通讯员刘冬梅)

 转载地址:http://ikongzi.edu.sina.com/News/2010-11-3/112069.shtml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