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了,让我们做个“准职业人”——09酒店管理班59名学生专业实习纪实作者:邱秋云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2 建立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三明治”模式是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近几年不断探索形成的较成熟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体是采取:1年(学校)+0.5年(酒店)+1年(学校)+0.5年(企业),即要求三年制的高职生在大一校内学习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基础课,大二第一学期到酒店实习,大二第二学期、大三按照教学计划在学校上课和到实训场所进行“管理技术”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据了解,不少专业都践行“工学交替”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接触到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代表之一,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岭南新闻网 上课、考证、过级、兼职、学生会招新、偶尔上课迟到……开学已一个多月,校园学习生活还在继续,自由而多彩。但对于管理学院09级酒店管理班的59名同学来讲,他们的大二生活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初入职场,他们迈入了“准职业人”行列,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角色转换,从细节开始 “实习刚开始时比较累,现在比较忙,前段时间有国际展览会,酒店来很多客人,6点半到10点之间很忙很忙,忙得像打仗一样”,在嘉逸国际酒店西餐部实习的梁淑萍说。09酒店管理班的59名同学9月1日参加实习动员大会后,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和职业精神,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习中,分别在嘉逸国际酒店、外商大酒店实习。从校园到酒店,老师变成了老板领导,同学变成了同事,校园生活变成了工作事务与责任,59名“准职业人”还没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过各自实习酒店两天的培训后,就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穿上工作服,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端正态度,59名“准职业人”活跃在中餐部、西餐部、管家部、客房部、保安部等各个部门。 朱彬在外商大酒店的西餐部,他告诉记者,西餐的自助餐时间是最忙的,收盘子、摆放餐具,每次都搬15个碟子以上,速度一定要快,自己也不想慢,慢了怕跟不上客人的需求。“有一次,脚一滑,摔坏了3个咖啡杯,赔了15元,没什么好想的,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陈欣汝是唯一一个被安排到保安部实习的女生,每个星期有一两天要通宵值夜班。她感慨:“刚开始上夜班时很累,不太习惯,一个多月过去了,慢慢也习惯了,丝毫没有怠慢工作。” 09酒店班班长李志强,被分到管家部文员岗位,日常工作是电话接听、客户接待以及各种杂活。“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员,只是负责派苹果、汽水,派钥匙给客人,不停地接电话,每一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所有的工作忙起来就难以应付。文员虽小,但是管家和领班、台前与幕后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所有的细节我都不敢疏忽”。谈起实习的工作,李志强满脸自豪。 知行合一,提高专业素养 大一主要是学习酒店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在酒店实习一个月后,不少同学都表示,亲自上阵实习了,才知道自己能力欠缺和知识匮乏。在嘉逸国际酒店中餐部实习的陈戈说:“第一次为外国人(一桌子的外国人)服务时,特别害怕,害怕听不明白说什么,后来通过肢体语言加简单的口语,发现还能勉强应付。”很多中西餐、保安部的同学都反映,以前上课
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反复做同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还是要多看、多问、多学,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摸索待人接物技巧,学习酒店的管理模式——这是同学们作为“准职业人”的共同感受。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也获得酒店方面的肯定,多次获得酒店的表扬。 乐观面对,收获工作的喜悦09酒店班的大部分同学今年在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仍坚守工作岗位,“别人放假的时候,就是我们酒店行业最忙的时候,我们都服从酒店安排,把工作做完做好,体验工作带来的快乐。”往年中秋节和家人一起过,今年的中秋节我们自找节目。中秋那天酒店发了月饼,徐素斌妈妈从家里带来一个大月饼和大家分享,晚上下班后,男生女生自发组织在一起吃月饼、吃零食,玩小游戏,其乐融融。 大部分同学现已适应岗位要求,工作积极性高,生活态度乐观。酒店的大部分部门也将在10月份对同学们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培训,有利于同学们更全面地提高专业技能。(文/管理学院 邱秋云 图/09酒店班供 编辑/刘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