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

立足社会实际需求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手打造国际服务外包人才高地

作者:康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2

    岭南新闻网 交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开发基地。321,由广州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广州市多家知名服务外包企业与会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交流会在广东岭南职院举行。广州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黄燕玲秘书长、岭南职院俞仲文校长、朱敏副校长及日立咨询中国研发中心、方正软件公司、花旗数据处理广州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交流会,岭南职院教务处、外语外贸学院、商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黄燕玲秘书长主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着力推进的一项中心工作,加快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打造珠三角国际服务人才高地是其中重要一环。当前,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限于人力资源短缺,很多企业即便有业务,也因为找不到适合的人才而不得不忍痛放弃。本次交流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深入研究广州特别是开发区企业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经系统整理后初步建立相关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岭南职院国际服务外包学院。

 



会议现场

  

    俞仲文校长在分析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时指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业务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很多企业会选择保留核心业务,而将一些外围业务交与其他企业承担,使企业能够更专注地从事自己擅长的业务,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服务外包可谓生逢其时。现在是社会有需求,但相应的人才输送管道却未建立,导致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岭南职院可以充分发挥民办院校办学机制活、协作性强的特点,为企业定制化培养人才。现在宁波、苏州等地一些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也应该迅速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

    在谈到建立国际服务外包学院时,俞仲文校长认为,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高、中、低端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院计划先从国际金融、会计、软件技术及信息服务等三个专业入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要求是扎实的外语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外包行业外语四融合;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方便校、企、协会三方沟通协调,可考虑成立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管理委员会,由行业协会牵头,实时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朱敏副校长代表学院向与会企业代表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办学情况,对计划成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学院,她分别从学院定位、学院职能、专业设置、师资团队、合作形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在谈到学院定位时,她提出,学院愿与协会、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学历、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前期的调研,学院在专业设置时,会将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结合外语外贸学院的师资力量,全力开设英语、日语、韩语三大语种并增加粤语培训课程,与此同时,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人际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压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做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举;在师资力量上,提议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合作模式既可以是订单班,也可以技能培养班等,学校愿与企业协商研究新的办学模式。

 



黄燕玲秘书长、岭南职院俞仲文校长及企业代表合影

 

    在交流会上,校企双方分别就学院定位、人才市场定位、人才能力定位等几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日立咨询中国研发中心王庆元先生谈到:“日立咨询是一家国际软件开发服务企业,客户主要面向北美。公司需要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行业用语应能交流自如,此外,扎实的计算机编程开发能力也非常重要。现在是团队合作的时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现在重点开发日本市场,针对这一市场,我们需要一些熟悉日本社会情况,掌握日语交际能力,有一定营销知识且对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方正软件公司广州分公司技术总监王金龙先生说。

    广州盛华信息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孔双喜经理发言:“学院除了对学生的业务能力要加强培训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态等软性方面加强培训。现在很多90后学生,心气浮躁、吃苦耐劳精神太差,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一些学生甚至不会与人正常沟通,对于我们信息服务业来说,学生EQ有时比IQ更重要。”

    花旗数据处理、广信通信、东亚电子资料处理等企业代表也纷纷就各自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说明。

    黄燕玲秘书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交流会很有意义,只有人才输送方和需求方密切合作,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结出硕果。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为我市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开创良好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广州市、广东省乃至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

(文/康健 /林晓芬)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