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服务任重道远——第31期岭南大讲堂开讲作者:李珊珊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 岭南新闻网 12月2日下午,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刘静林教授做客我院第31期《岭南大讲堂》,与数百名岭南学生、工作人员在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畅谈如何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光大志愿服务精神,激励大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社工及志愿服务人员。 在本期《岭南大讲堂》上,刘教授热情洋溢得向广大岭南学子们分享了她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号召更多的高校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培养人才和科研学术研究以外,更要有社会服务的精神,将自身丰富的学识用之于社会;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扎根群众,到基层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展望未来,畅谈理想,刘静林教授志在成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教师,不脱离社会实践,不脱离群众的教师。 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已有15年的刘静林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教学、科研、实务经验。她创办了广州市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是为了实践她的理想,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并且为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社工服务人员。另外,她还构建了广东社会工作网、广州社会工作网等社工平台,在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中的勇者和先行者。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它是以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价值理念和方法,去帮助有需要的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从而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公正。社会工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产物,随后在西方和香港等地区发展成熟,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但发展缓慢。 社会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发展志愿服务。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社会福利服务领域也有一个职业叫社会工作。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11月7日在此间表示,香港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参与义工服务的机构有约2100间,登记的义工也多达93万人。可见香港市民对义务工作的热心,证明义务工作在香港发展越来越蓬勃。相比之下,我们广东是相对于落后的,志愿服务还没有形成市民普遍参与社会和回馈社会的良好氛围,参与志愿工作的人数少、比例低。与香港几乎占总人口的20%(大约100万人)义工相比,我们志愿者占总人口比例低得可怜。据调查,即使在志愿服务较为活跃的广州,也仅有0.9%的人是通过社会公开招募的形式参加,其他皆为在校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内地志愿者队伍的制度建设不足是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志愿者培训工作仍停留在基础训练上,且形式单一,缺乏对骨干志愿者的系统培训,志愿服务专业性方面有待加强。 迄今为止,广东省有十所高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毕业生有500名左右。目前在广州的社工机构有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有30余家社工机构。每年从事社会工作学生在逐年增加。广州市政府提出要学习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社区综合服务,今年开始启动20条街道进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并提出在2012年要在全市131条街道推广,每条街道至少要建立一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的主体员工为专业社工,一般至少为12名社工。初步估算,仅广州市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在2012年至少会达到1572人。现在广州有专业社工估计1千人还不到,任重道远。 广州亚运会已落下帷幕,回顾我们亚运志愿者提供的一系列方方面面的服务,刘静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亚运会志愿者的服务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外在形象青春活力,给市民和观众带来了快乐体验。但是在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方面还欠缺,亟待提高和完善。比如对于城市志愿者,很多交通路况,志愿者本人都不熟悉,无法给远道而来的宾客提供准确专业的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持续的系统培训,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志愿者。亚残运会即将召开,特殊的人群客观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总结,分享服务经验,检讨不足,尽快完善志愿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 (文/《岭南教育》见习记者 李珊珊 陈诗欣 王泽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