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在金穗中点燃希望 九支部梅州互帮互助(图)

作者:岭南教育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8

  岭南网11月18日报道 传递400公里的情谊,年初在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全省铺开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我们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我所在的第九支部很荣幸地被学院党委指定与梅州兴宁沙坪村党支部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更为荣幸的是2008年11月6-7日我被选随学院党委丁书记、委员孙琦琦、支委石书记、张慧湘、肖建胜6人一行到梅州兴宁沙坪村开展第一次互帮互助的现场活动。

  在党委丁书记和支委石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带着第九支部31位党员的心愿来到距广州400公里外的沙坪村传递党员们的情谊……

  在沙坪小学点燃希望,对沙坪小学的捐赠活动是我们本次活动的中心工作,到梅州的次日上午,晴朗的天空,在沙坪村支书的带领下,书记带着党委和第九党支部31位党员的厚望,来到沙坪小学,车还没停稳就听到那熟悉、又动听的欢乐声……走下车,一眼望尽那不足百人的学校,已于一早就全部集中在一起,也许是人数太少,也许是年级偏差太大,也许……。一眼望去学生高矮不等,衣冠不整,唯一整齐和骄傲的是那嘹亮的欢迎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欢迎词,可在这个场面,这个时刻给我们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美妙、一种由衷的感激……这种感激只有在现场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和感觉,它让我回顾过去,它让我珍惜现在和未来。

  仪式在当地镇政府和村支委的支持下,简单而隆重地举行,我们慈祥而宽厚的丁书记带着党委和支委的期望勉励小朋友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记告诉同学和学校这仅仅是我们的开始,将来我们将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尽力为学校、为小朋友做点贡献,支委石书记也向学生和老师们表了态度将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做好对小学和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小朋友们认真聆听着书记们的叮嘱,一双双眼睛流露着期待的眼神,期望着我们的将来,因为我们已经在这里为他们点燃了希望……

  对沙坪小学的简单捐赠活动,在当地村民和党员的感激中、在小朋友们的欢乐笑声中、在小朋友们的期待眼神中落下帷幕……

  围笼屋里的老党员,围笼屋是客家的象征,我没有去过梅州对梅州和围笼屋知之甚少,一路上村支书给我们介绍,一路上期待和猜测着围笼屋的模样与感觉。踏着田野小路,一股乡野古韵扑面而来,一路欣赏着新旧民居的明显对比,也许是在城市太久了,看惯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看多了雕栏玉砌,摩天大厦,忽然看到这个期望看到的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这座历经近百年沧桑的围龙屋感觉就像是一位年华已逝的老妪,独坐沉沉暮霭中,不动声色的审视着人世间的风云变迁,平和而落寞。但这沉默又给人一种穿透历史的含蓄与深沉,让人心头陡生敬畏。

  当地的村支书告诉我们在围笼屋中的两位曾经的劳模,两位具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村支书一路述说着两位老党员过去的功劳和现在的疾苦……

  那位病卧在床年近87岁的老党员聆听着我们书记对她过去对社会、对国家所贡献的感谢之意,聆听着书记带着我们九支部31位党员的慰问之情,这位老党员虽然不能言语,但她用她微动的肢体和泪水感谢着书记、感谢着九支部的31位党员、感恩着党的关怀……

  那位78岁却仍然劳作在地的老党员紧紧握住我们丁书记的手,畅言着她当年的英雄事迹,感激着书记和我们的到来,对我们的慰问这位老党员吱吱怡情、泪流满面……

  离开围笼屋我们一路行走在乡间小道,村里的安谧让人恍若进入另一个世界,沉浸在昏黄夕照下的物景中,思绪穿越时空,依稀嗅到数百年间沉淀于此的烟火气息,听到每间围屋中传来的呢喃细语,心境澄明。

  在金穗中点燃希望,返回的路上,我们一路畅言,感慨几多,学院党委丁书记教导我们要好好向这些老党员学习,要发扬这些老党员的敬业、专业精神,要传播那种面对生活、工作困难的毅力和精神……,要将互帮互助的工作做到实处,同时勉励我们要不断吸取经验创新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将将互帮互助工作做出典范,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汽车一路疾驰,我们一路匆匆,通过汽车可以看到窗外劳作的农民正在将收割的稻子翻晒和梳理着,望着那些勤劳的客家农民,望着那片金灿灿的稻穗,回忆着本次的互帮互助、筹划着下一次的互帮互助,忽然觉得有些激动、有些压力。因为,我们毕竟已经代表支委全体党员为这片金灿灿的稻穗点燃了希望之灯,我们相信在党委和第九支部31名党员的支持下能让这盏希望之灯更加明亮……(文/图 中共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第九支部党员 何静)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