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小招聘会指明大方向

作者:岭南教育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4

 

 

 

招聘会现场

 

 

   岭南网讯  3月14日,中国猎才网·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毕业生招聘会在学院体育馆举行。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中国移动等46家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参加本次招聘会,范围涉及教育、IT、医药、经贸、建筑、制造、服务等领域。

    自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社会上的就业人士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影响下,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令人忧心。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焦点。

 

  就业形势——唱响能力主旋律

    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减产、倒闭潮、裁员风接踵而来,就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原来热门的外贸、物流类企业难觅踪影,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备受青睐。当然受青睐的不局限于技能型人才,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型企业都取消了以往定期举行的招聘会,但是关键还得看自己的能力,有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招聘会上,一个最常听到的字眼就是“能力”,足以表明用人单位较为关注的就是能力。

 

    大学生——提高能力,先就业后择业

    从大学生角度,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当然,光定位和有良好心态是不够的。实力才是根本,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以前大学生就业挑剔,要考虑单位实力、工资等等。事实表明,但凡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当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因此也没必要要求一步到位,“先就业,再择业”,积累经验乃当前形势下的明智之举。

 

  企业、用人单位——抓住机遇,储备人才

  毕业生就业难对广大毕业生而言明显是坏事,而从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角度,却是机遇,是好事。毕业生对于就业的自我调整,“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观念意味着人才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正是机遇。不能拒之门外,要目光长远,着眼发展,储备人才。

    面对日益紧张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已经不只是应届毕业生的专用名词了。招聘会上,大一大二学生的身影并不鲜见。为什么刚刚踏进校门不久就来参加招聘会呢?他们说,来参加招聘会主要是想熟悉一下招聘会的环境,多了解就业形势和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增强自己对就业的认识和紧迫感,也借此机会锻炼自己,认清形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当然招聘单位中对女性仍有“另眼相待”的,记者看到一名女生递简历给招聘者,招聘者看后说:“简历上为何不写身高?男生可不写,而女生一定要写清楚”,有好多单位的招聘要求都有写明是招1.6米以上的。那不达标的女生们要怎么办呢?据此,记者随即采访了那名向一名女生,她说:“我们在简历上可以把身高写成比自己实际高度高出5厘米左右,因为女生可以穿高跟鞋啊!”

 

 

                                      《岭南教育》报记者:陈 娟 冯香婷 林秀莉

         谢应好 王宏斌 叶旭琪

         周慧琳 

        摄影记者:黄镇仕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