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岭南民俗文化根在中原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2 丁纪平书记(左)主持岭南大讲堂,并介绍叶春生教授(右) 叶春生教授讲述岭南文化与保护 讲座结束后,叶春生教授给师生签书
岭南新闻网 3月18日,岭南大讲堂第二十四讲在五楼报告厅开讲,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生向300多名师生讲述了岭南民俗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叶春生教授是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他主要致力于民间文学、俗文学、民俗学、岭南民俗文化及神秘文化研究等。”岭南职院党委书记丁纪平介绍说。 据了解,叶春生教授的代表性论文有《论〈粤讴〉》、《广东水神溯源》,曾获全国民间文学理论著作评比最高奖——山花奖,两次荣获广东鲁迅文艺奖、三次荣获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评比一等奖等。 “我们首先来看一些图片”,随后,叶春生教授通过PPT向现场师生展现了唱龙舟、飘色、客家山歌、菠萝诞等十多张精彩图片,每播放到一张图片,叶教授就向师生讲述图片的来源及图片上的文化风俗、相关的故事。 叶教授眉飞色舞的讲述着岭南各处的文化风情,当描述广东的水上人家走路向前冲的特点时,叶教授还现场走路示范,既形象又诙谐的几个动作表演,获得现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 随后,叶春生教授结合各个地方通俗易见的风俗事例讲述了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国内外申遗的情况及广东非物质遗产的情况和问题。“岭南民俗文化根在中原,又与西洋文化相融合,既古老又年轻,充满水乡的浪漫情调又带有浓郁的市井风味。非物质文化主要指精神、心意方面的文化现象,广东在非物质文化方面蕴含量非常丰富”,紧接着,叶春生教授讲述了广府、客家、潮汕等各个地方的文化。 在如何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方面,叶春生教授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活化,使其扎根于民间,培养传人,不断的创新。“如广东的舞狮、舞龙,目前活化的情况很好,希望能代代相传下去,创新且能更好的利用,让我们引以自豪,如我们的南狮是否能迎亚运展雄风呢?前几天我与陈扬进行了探讨,羊城晚报发表相关的文章,引起了大众的共鸣”。 “听了这次的讲座,我觉得自己去了很多地方,亲身经历了叶教授所说的那么多岭南文化风俗,真是大开眼界”,09管理班的一位李姓同学说。 慕名前来听叶春生教授讲座的博雅教育学院副院长尚燕乔说:“叶教授文化底蕴深厚,事例很丰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都是身体力行了解这些文化,做学问很扎实。讲解事例通俗详细,涉及面广,收获甚多。” 《岭南教育》记者邱秋云 摄影记者傅浩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