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宜敏:从“平凡”到“卓越”
作者:林道洵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6
(施宜敏——2012年度卓越岭南体育人物获得者)
潮汕的大男孩施宜敏谈起话来,脸上总带着阳光的笑容。
从“平凡”到“卓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对他的热爱与坚持的一种肯定。
受到家庭的影响,为了寻找更高的“天空”,施宜敏选择从体育出发。高中时,身为一名体育生,为了备战高考,每天除了正常的学习,其它的时间都是在学校的田径场度过的。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每天5点多6点起床去训练,7点去吃早餐,7点多去上课。下午4点多下课就去足球场训练,训练到8、9点,就去吃饭、洗澡,9点多就去晚自习,12点左右就回宿舍休息。他从高二到高三一直坚持着。
也许有人会问:体育生都是那些平时不读书、整天玩乐的吗?他们会刻苦训练吗?“我想告诉大家,不要去怀疑一个体育生对大学的渴望。虽然体育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唯有努力地训练,才会有希望”。这名“卓越岭南人物”用坚定的语气说。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当他踏上期望已久的跑道时,却给他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经历。在距离体育高考一个月左右的时候,他的体育生涯到了最低谷。学校田径队去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集训的时候,在一次百米测试中,钉鞋鞋尖拌到跑道,他整个人面向跑道摔了下去,在摔倒的时候,他的右手下意识去撑着跑道,右手就被摔折了。当医生告诉他说手腕骨摔折了,而且需要几个月才能恢复到可以训练的时候,他一下子懵了。因为那时正好距离到广州体育高考的时间就只有一个多月,如果按照医生说的那样,他是没办法参加体育高考的,更没办法正常训练。常人很难知道,得知这个结果对于一个刻苦训练了两年多,只为了体育高考的他来说,打击是多么的大。那时候,他因为这个事情,有时会偷偷流眼泪,对他许久以来坚持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信心,记得那个时候,他有一个星期没有去学校上课,有时会躲在无人的地方哭泣。
从受伤的第二个星期,他就吊着用木板夹着的右手回到了学校。在学习方面,他都认真地听讲,虽然右手没办法写,但他都尝试着用左手写。体育方面,虽然右手伤到了,没办法训练,但是他就练左手,还有双腿。他每星期都会去医生那边换药,他跟医生说了他要参加体育高考的情况,原本要四十几天才可以拆掉板的,他硬是在20多天后就拆了,而且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他开始恢复性训练后,每一天都会很努力,都比队友们训练的时间,为了可以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为了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他每天努力地训练,无论是周末还是放假,他都会去田径场训练。记得离体育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寒假了,但他还是依旧地去训练,连那年春节的时候,他也是在田径场度过的。每天在田径场上训练,使得与家人见面相处的时间减少了。
2011年9月踏进了岭南,虽然来岭南至今仅仅一年多,施宜敏已经跑遍了岭南周围的街道,岭南的操场上总会看见他的身影。“说实话,在体育的这条路上,总会受到不同的伤。”施宜敏说。体育的训练上有时会让他受到不同的伤,或大或小。
但是,施宜敏还是觉得,“在跑道上奔跑,值得。”
在岭南,施宜敏参加了校运会与大自然定向越野等各项比赛,还在2013年1月5日,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最后以净成绩3小时49分33秒跑完全程42.195公里。“在各项的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挑战,不一样的运动经历”;在这里,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尝试到不同的挑战与历程。
参加“卓越岭南人物”的评选,他认为““卓越”精神就是“坚持、拼搏、毅力、奋进”。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总有惰性,每一件事总是难以坚持下来,如果什么是“卓越”,那就是对一件事的坚持,对自己选择的拼搏与努力。”
更重要的是,施宜敏在岭南的道路上找到了他的方向。在奔跑的路上给了这个年轻人希望。
“我有幸踏进了与风同行的跑道上。”
在这个阳光的大男孩身上已经透着些许坚定的气概,然而,他的言语上依然流露着岭南学生所特有的气质。
谈起体育运动对他的影响,施宜敏的语气坚定,声调也提高了:“多年的体育运动,让他的意志力变得更加坚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以对体育运动执着、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能跑下的每一公里,是从一步一步积累的。其实、生活就像跑步一样,你今天所拥有的能力,都是靠你以前一点一点的付出所积累的。你付出多少可能没有人知道,但是,请相信,你的付出不会骗你。”
(文/林道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