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广州试水—— 政府出资 社工出力 公众消费
http://www.mzyfz.com/cms/minzhuyufazhishibao/shendu/shiju/html/1250/2011-05-09/content-64685.html
2011-05-09
l 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l 社工,即社会工作者,在国人眼中陌生、遥远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在广州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
l 广州政府的“订单”在快速增加。2008年,广州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为400万元。2009年,广州市开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的深化拓展工作,全市申报47个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逾2000万元。2011年,购买服务资金进一步增加为8000万元。
http://www.sowosk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3186&page=1
2011-11-14
主要资讯:
l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十二五”期末,广东省要实现每万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标。即使以广东当前1亿的常住人口计算,专职社工也将达5万人之多。但实际上,目前广东省专职社工仅3000余人,其中广州2100人有社工证。“社工荒”的字眼时常见诸报端。最明显的就是在薪酬上,东莞今年10月,购买标准从此前的6万元/人·年提高到了7.2万元/人·年,深圳今年部分区也已将购买岗位综合服务费用提高到7.5万元/人·年。
l 在广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起步于2007年。最初,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元,向启创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3条街道和两所中学的青少年服务项目。紧接着,荔湾区投入100万元,向广州市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州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等购买服务,向该区8个试点街道的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
l 从1个街道发展到20个街道,再到全市推广,广州仅仅用了四年时间,一些专业人士却在这种“跃进”式的发展模式背后,感受到些许隐忧。不惜成本打造试点,市场供不应求,机构鱼龙混杂,如何才能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呢?人们期待:步子能迈得更稳一些。
本月起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东莞)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3/22/content_1298756.htm
2011-03-22
l 日前,国家民政部正式下发《关于命名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和试点示范单位的决定》,命名东莞市等15个区(县、市)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县、市)。这是广东省首个获此称号的地级市。
l 东莞自2009年发展社会工作以来,在经费保障、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均采取了多项措施。不仅率先在全国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体系,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市、镇街财政预算范围,还制定了首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办法,即《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于本月起开始实行。
我市举办2010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供需见面及展示洽谈会
http://www.gzmz.gov.cn/zwgl/mzyw/gzdt/201009/6739.html
2010/9/7
主要资讯:
l 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先后两次率领广州市代表团访问香港和新加坡,并指出:香港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加坡的家庭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为区域内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这些经验值得广州学习借鉴,要求尽快试点并推广,并列入亚运后我市的重点工作之一。2010年7月,经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实施了《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提供适切的社区服务,协调化解基层的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按照方案,2010年广州市有20个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0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工机构承接提供服务。同时,2010-2011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试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也将继续开展,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将超过1600万元。此外,萝岗、黄埔等部分区和街道也将自行筹集经费投入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以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总投入超过6000万元。
http://www.qingl.net/thread-5332-1-1.html
2009-8-31
l 由民间提供社工服务,是目前深圳探索得较为成功的“公共品”。它为深圳各种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改革奠定了基础,是大胆创新,也是大势所趋。
l 2007年8月20日上午,来自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慈善公益网和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三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37名准社工正式上岗。这批准社工从全国招聘而来,被安排到市民政系统相关单位上岗,其中4名社工安排在慈善网社工热线,33名社工采取用工单位自主选择的方法,由市福利中心、市救助站、市慈善会等11个单位选走。
l 政府买社工服务: 在社工配备上,深圳社区工作站原则上“一站一社工”,学校、医院原则上按“一校一社工”、“一院一社工”配备。社区按服务对象的一定比例设置社工岗位,具体比例为:每70名吸毒人员、70名社会矫正人员、70名问题青少年、5000个家庭、10000名外来务工人员、200名低保对象、500名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50名中重度户籍残疾人分别配一名社工。学校、医院、社区社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派驻。
l 政府购买每名社工服务的年费用标准今年提高到6.6万元,其中包含了社工薪酬及社工机构培训、管理、运作等成本。根据《深圳市2007年社工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指导价位表》规定,中级社工最高的七级社工师每月可拿5230元(平均薪酬数);助理社工最低的为11级助理社工师,月薪为3720元/月;社工士级月薪为3330元,这是社工最低一档的工资级别。参照这一标准,深圳目前按照一线社工、督导助理、见习督导的工资等级发放薪金,见习督导月薪可达5500元左右。